女性,你的力量超乎想象
“她力量”的崛起,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每个领域都有活出精彩的女性,她们刚柔并济的力量超乎想象。中欧作为一所全球顶尖商学院,无论是在教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是在商业领导者的培养上,始终注重为女性创造更大的平台和价值。值此妇女节之际,我们采访了三位中欧女性教授,她们用亲身经历表明,女性可以通过知识的力量,去披荆斩棘,走出自己想走的路。
用知识的力量,披荆斩棘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妇女节,一个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祝所有女同胞节日快乐。一个世纪以来,国际妇女节跨越了时代、民族和国界,激励全世界女性去追求自由与平等、谋求和平与发展。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依然是我们未竟的事业。
当前气象万新的时代,“她力量”喷薄而出,去年10月,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再度搭乘十三号神舟飞船问鼎苍穹;今年2月,“铿锵玫瑰”中国女足绝地反击夺得亚洲杯冠军;冬奥会上,新生代00后谷爱凌拿下两金一银;2021年度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中,中国有7位女性上榜。她们是中国女性的代表,是年轻人的偶像;她们传递坚韧自由的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女性勇敢、无畏,昂扬向上。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个高呼“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每个进步青年都希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得益于开放的成长环境,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高校工作的30年里,从一名青年女教师成长为大学女校长,后来到政府部门工作,先后担任过区长和区委书记,如今又回归我所热爱的教育行业。
我认为,无论男女,最坚定的自信往往来自努力工作和克服困难的历练,而使命感是激励我勇往无前最重要的动力。我深知女性面临特定的职业挑战和心理壁垒,但也明白,很多时候女性并不是受限于隐形天花板,而是受限于自己。无论在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我都与诸多优秀的女性共事过,她们有魄力、有智慧、有学识、有能力、有担当,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推动着社会的持续进步。
相比我成长的年代,今天女性的权利被更多地保障和呵护,女性的声音被更多地听见和采纳。她们的影响力不再限于一隅之地,而是在更广泛的领域里不断彰显。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正在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学生中,女性占53.6%,反超男性;2019年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全球女性劳动力比例(注: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达49%,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61%;创业大军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而在电商平台,这个比例超过一半;我还注意到,在商业世界中,推动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也已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的重要议题,中国有女性董事的上市公司数量持续上升。这一系列数据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女性正在拥有更高的学历水平和就业比例、更强的职业自信,以及更高远的事业追求。
尽管女性地位大幅提升,但女性的自我发展道路依然漫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帮助女性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即使社会上依然不乏针对女性的诸多偏见,但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力量,去披荆斩棘,走出我们想走的路。
中欧一直致力于为女性提供前沿的管理教育。早在2007年,中欧就开设了女性领导力课程,至今有超过600名学员参与。女性校友占比持续增长,占26000多名中欧校友的27%。在2021年入学的Global EMBA、MBA和金融MBA学生中,女性比例更是分别超过了45%、50%和52%。2022年度福布斯中国发布“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中,中欧有13位女性校友上榜。
近年来,中欧持续吸纳来自全球的女性教授,为她们提供研精阐微、传道授业的平台。自1994年以来,中欧女性全职教授占比增长了30%。2021年,又有六位优秀的女性教授加入了中欧,她们拥有一流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院教研工作注入了更多“她力量”。
尽管追求性别平等、保护女性权益、提高女性地位的途中仍然会有低谷和挫败,偏见和误解,彷徨与孤独,但正如2022年国际妇女节主题——“打破偏见”(Break the Bias)所指明的,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拥有自己的事业与人生追求,打破刻板的性别偏见,在成为其他角色之前,首先成为自己。同时,也希望我们共同携手,创造一个性别平等的世界,一个更多元化、公平和包容的世界,一个更尊重和赞美差异的世界。
最后,愿所有女性,乘风破浪,光芒万丈。
女性需要自信、勇气、格局
从“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宣言,到今天“女性已顶半边天”,中国在女性领导力、性别多样化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努力。但是女性在职场的分布却如同金字塔一般,基层女性员工占据半壁江山,而高管却寥寥无几。借妇女节到来之际,我希望谈一下女性的职业生涯管理。她们需要更多的自信、勇气和格局,去攀越高峰,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24-35岁的女性需要更多自信
常听许多成功女性评价年轻女性时说:女性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自信不够,她们往往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年轻女性,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最需要培养自信,树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拥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魄力,敢去尝试,并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成就。而自信是建立在能力之上的。另外,家人之间的爱与沟通,以及在遭遇失败与挫折时的支持与鼓励,可给我们内心以安全感,而安全感是自信的来源。
- 36-45岁的女性需要更多勇气
当女性步入36-45岁,是事业和生活两头扯的阶段,家庭的责任和工作的责任都日益沉重。在事业上,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职场经验,并小有成就,但家庭的责任和孩子的需要往往让很多女性选择后退,只求安稳。即使机会来到面前,也会犹豫自己能不能承担。
在这个阶段,女性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只要我工作表现好,就一定会被领导看到,一定会升职加薪;相反,如果我没有被人赏识,一定是我能力没达到,配不上。” 这被称为“皇冠综合症”。其实,职场上的伯乐没有那么多,千里马也需要毛遂自荐。
当她缺乏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突破自我时,往往就开始追求安逸,“得过且过”。所以,中年女性最需要的是“向前一步”的勇气。她需要有勇气去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接受更大的挑战,愿意和时间博弈,分清事项优先级,打破完美主义,与自己和解,及时寻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45岁以上女性需要一种格局
相较于男性领导者,女性更关注日常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们对宏观环境和长远目标的关注。相比之下,男性拥有更强的逻辑思维和竞争意识,更能通过对宏观环境的分析和数据基础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所以,一般认为,女性管理者是很好的执行者,却不是很好的一把手。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随着管理层级提高,女性占比却逐渐缩小。
许多优秀的女性会在这个年龄段遇到职业升迁的瓶颈:她的能力很好,工作很努力,情商很高,但无法担任一把手位置。许多研究归纳说,女性的战略思维比较欠缺,而一把手需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战略格局。所以职场女性在45岁以后,需要更重视自己的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不仅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宏观计划,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
最后,女性应该寻找榜样的力量,研究如何发展和沟通战略思维,并尝试通过教练辅导,逐步让自己随着阅历的积累,变成一个有智慧和格局的女人。
女性要告别“负担症候群”
对我而言,国际妇女节是个停下脚步、好好思考的日子。回顾女性事业已经取得的进步,不得不为我们拥有比前几代人更广阔、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感恩。同时,我也会想到那些未竟的事业,并回顾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在赋权和帮助其他女性方面是否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女性在职场生涯中会面临无数挑战,除了在许多行业仍然存在系统性偏见之外,我认为女性面临最普遍的挑战是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这种情况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女性身上。有些人表现为“负担症候群”,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不够好,因而不去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有些人则对自己的家庭充满愧疚。我觉得男性(虽然不是所有的男性)比较不受这些念头的困扰。
为了克服这些念头,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会产生这种负面的想法,不管这个人看起来多么的成功。另外,我们需要强大的“支持系统”,如家人、朋友、师长等,就算有时我们怀疑自己,他们也会力挺我们。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在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中国。我发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里,将多样性尤其是高层的多样性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中欧,我们也看到所有课程中女性学员的比例不断上升。
我想给年轻的职场女性一点建议:不要把其他女性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不要对女性下属格外严苛。而是广交盟友、用行动说话。毕竟,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做出更多事情,取得更大成就。